• 

      吉林长白山中国林蛙油

      2019-12-4 11:06| 发布者: zhenghao| 查看: 4280| 评论: 0|来自: 中国地理标志网

      摘要: 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皮肤颜色随季节变化而有所变化,秋季多为褐色。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Rana chensinensis changbaishanensis Wei et Chen),俗称哈什蟆、红肚田鸡、蛤蚂、田鸡、雪哈、蛤蟆、巴拉蛙等,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白山区域,是我国一种重要的野生药用动物,其干燥输卵管即为中外驰名的珍贵中药材——哈蟆油(Oviduetus Ranae)。 ...
      吉林长白山中国林蛙油


        保护范围是吉林市(舒兰市、桦甸市、蛟河市、磐石市)、通化市(集安市、通化县、辉南县、柳河县)、白山市(八道江区、靖宇县、抚松县、临江市、长白县、江源县)、延边州(敦化市、安图县、珲春市、汪清县、延吉市、和龙市)等4个地区的20个县(市、区)。

      一、吉林长白山中国林蛙的历史渊源

      1、分类

        吉林长白山中国林蛙油原动物的分类学地位:

        两栖纲(AMPHIBIA)

        无尾目(SALIENTIA)

        蛙科(Ranidae)

        蛙属(Rana) 

        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Rana  chensinensis changbaishanensis Wei   et  Chen)

      2、体态特征

        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皮肤颜色随季节变化而有所变化,秋季多为褐色。

        头部形状扁宽,长度略小于头长或相等。口阔,吻端钝圆,略突出于下颚,吻棱较钝,口内锄骨齿2短,斜行。鼻位于吻眼之间,鼻间距大于眼间距而与上眼睑等宽。眼大,凸出。眼后方鼓膜显著,呈正圆形,黑色,其直径为眼径的2/3。头侧眼后缘及鼓膜处有三角黑斑。 

        皮肤上有很多细小的痣粒,体侧分布较多。背侧褶不平直,在鼓膜上方略斜向外侧,随即又折向中线,再向后延伸达跨部,至颞部形成曲折状。侧褶间有少数分散的疣粒,并参有较大块红色斑纹。肩部有一“∧”形黑色条纹。

        背部及四肢背侧有显著的黑色横纹。腹面皮肤光滑,雌性黄色或红黄色,有褐色或红褐色斑点,雄性灰白色或红黄色,有褐色斑点,下颚部近乳白色。前肢短壮,与后肢股部等长。四指,指端圆,指细长略扁,指长顺序3、1、4、2,指关节下瘤及内外掌突均较显著。雄性第一指内侧有二个发达的灰色婚垫,交尾时用于抱住雌蛙腋部。后肢长,胫跗关节前伸达眼或略过之,跳跃性颇强。蹠部有显著的长圆形的内蹠突起,外蹠突起消失。蹼发达,为膜状。第四趾最长,第三、五趾等长,关节下瘤小而明显,内跖突窄长,外跖突小圆。

        无外声囊,雄蛙有一对咽下侧内声囊。

        雄性成蛙躯干内侧较瘦,长6-7cm;雌性成蛙躯干部肥圆,长6.5—8.5cm。

      3、品种来源

      (1)名称考证  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Rana chensinensis  changbaishanensis     Wei  et  Chen),俗称哈什蟆、红肚田鸡、蛤蚂、田鸡、雪哈、蛤蟆、巴拉蛙等,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白山区域,是我国一种重要的野生药用动物,其干燥输卵管即为中外驰名的珍贵中药材——哈蟆油(Oviduetus  Ranae)。

        “哈士蟆”、“中国林蛙”的名字在历代本草中均无记载,《本草图经》(宋·苏颂)蝦蟇项下:“……又有一种大而黄色,多在山石中藏蛰,能吞气饮风露,不食杂虫,谓之山蛤,山人亦食之,此主小儿劳瘦及疳疾等最良。”《本草纲目》(明·李时珍)转述了《本草图经》中对山蛤的描述,并将其从蝦蟇项下分出单列,以示其在体型、生态、颜色上与蝦蟇一类有别。由于古本草对其描述简单,山蛤的原动物是否是我国另外两种在山地活动的蛙类—— 弹琴蛙(Rana adenopleura Boulenger)和日本林蛙(Rana japonia Gunther)呢?下表对中国林蛙、弹琴蛙、日本林蛙作了一般比较。

      (2)品种考证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是Pere David于1875年根据秦岭殷家坡的标本订名的。1940年,Pope和Boring在研究中国两栖类时认为,中国林蛙是欧洲林蛙的一个亚种,即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 。我国研究两栖类动物鼻祖刘承钊先生在《中国无尾两栖类》(1961年)一书中使用了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一名,并指出,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地区的中国林蛙在体形大小、粗壮、后肢长短、胫骨粗细和输卵管的吸水量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差异,但未继续深入研究。

        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今俗称长白山中国林蛙。

        由于这一亚种个体肥大,雌蛙输卵管粗长,吸水力极强,质量上乘,应用历史悠久,建议各种医药书籍所载哈蟆油均应以此亚种(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Rana chensinensis  changbaishanensis Wei  et  Chen)为其正品动物来源。

      4、历史记载时间

        哈士蟆一名出现于清代,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始著的《四库全书》之《盛京通志》卷一百“物产”中有:“山蛤……多伏岩中,似蝦蟇而大,腹黄红色,俗呼哈什蟆,向亦充贡。”的记述。此描述不仅与《本草图经》和《本草纲目》中所记极为相似,而且指明了山蛤的俗称即为哈士蟆,当时已认定哈士蟆与古本草之山蛤为同一物。因此,可以认为《本草图经》与《本草纲目》所载山蛤的原动物为现今之哈士蟆。将中国林蛙与古本草联系在一起的是B.E.Read。他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将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译成英文,并为其中每种药用动物加注了拉丁名,他于1941年出版的《Chinese materia medica,Insect Drugs. Peking Nat. Hist.Bull》中,将由Pope和Boring于1940年对中国林蛙的命名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 David 赋予《本草纲目》中的山蛤。

        中国林蛙的别名中有“田鸡”,哈蟆油亦常被称作“田鸡油”。《本草纲目》虫部四十二卷称鼃之别名为“田鸡”,原文为“鼃好鸣……南人食之呼为田鸡,云肉味如鸡也。”古本草中的“鼃”即蛙,包括了蛙属的许多种类,尤其是指分布于我国南方的蛙类,如虎纹蛙(Rana tigrina rugulosa weigmann)等,而不是今日之中国林蛙别名的“田鸡”。《四库全书·盛京通志》中有记述:“蛙,即鼃,好鸣,一名田鸡……土人呼为青蛙。”《辽海丛书·沈故篇》卷三中有“哈什蚂形似田鸡……”的记述,以上均明确表明古本草中的“田鸡”不是中国林蛙。因此,将中国林蛙及林蛙油称为田鸡和田鸡油是不恰当的,极易造成原动物来源上的混淆。

      二、林蛙油用药考证

        长白山中国林蛙雌蛙的干燥输卵管入药,称中国林蛙油,又称哈蟆油(Oviduetus Ranae),俗称田鸡油、哈什蟆油、蛤蚂油、哈士蟆油等,1985年开始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在历代本草中,鼃、蝦类及山蛤多以全体入药,至今中国林蛙干燥全体亦作药用,但有关其“油”入药情况未见任何记载。关于哈士蟆油的记载首推《辽海丛书·沈故篇》卷三,原文如下:“哈士蟆形似田鸡,腹有油如粉条,有子如鲜蟹黄,取以作羹,极肥美,然惟兴京一带有之,满洲人用以祀祖,取其洁也。”另外《桦甸县志》卷六,在“食货”、“物产”、“动物”中有以下记述,“田鸡,状与蛙一致,惟背明黑,腹或黄或红,后足比蛤蟆加长为异,冬季蛰伏入水,春暖产卵于水后,卵生有白粘质物即其腹内之脂肪,人所珍视,呼为田鸡油……土人秋间捉之入市,得值颇丰,清时岁取入贡,名哈什蚂”。很明显,这里所说的“田鸡”实际上是中国林蛙,“田鸡油”是哈士蟆油。以上可以看出,林蛙油起初在东北民间作为美味食品应用,使用过程中发现具有明显的滋补强壮功效,达到“人所珍视”的程度,成为名贵药材与补品。

        林蛙油的动物基源是中国林蛙已成定论,但蛙属其他动物的输卵管能否作为林蛙油应用尚需深入研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刘仁甫等认为林蛙油为黑龙江林蛙(Rana amurensis Boulenger)的干燥输卵管,后来《中药志》、《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等多种著作及文献均将黑龙江林蛙作为林蛙油动物基源之一。实际上,黑龙江林蛙在当地药材收购部门称之为“山沟子”,其体形小,输卵管也小,在当地捕捉食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从1985年版开始,以哈蟆油一名收载中国林蛙油,将其动物基源定为中国林蛙(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 David)。

      三、吉林长白山中国林蛙分布

        中国林蛙在我国分布较广,除长白山主产区外,内蒙、甘肃、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等地有少量野生分布,与中国东北接壤的朝鲜半岛、俄罗斯远东等地也有少量分布。从记载中国林蛙、林蛙油的史料上看,清朝时的“盛京”是指山海关以外,内、外蒙以东地区,即今之东北三省。《辽海丛书·沈故篇》卷三中有“哈士蟆……然惟兴京一带有之……”,进一步指出了林蛙油的主产地。兴京在今辽宁省的新宾、桓仁,吉林省的通化、白山、吉林一带,而这一地区正是当今长白山中国林蛙及林蛙油的最主要地道产区。

        吉林省长白山区域的25个县(市、区),由于地形、植被、水源、温湿度、昆虫种类等放养林蛙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为林蛙自然繁衍提供了最佳生境,故而该区域出产的长白山中国林蛙体大、发育快、繁殖力强、产油率高、油质好,其蛙油药用价值高,倍受上海、广州、港、澳、台及东南亚市场欢迎。华北、西北、四川等地本来野生林蛙就少,品质又差,加之森林采伐过度,工业污染严重,只捕不养,数量就更少了,很难为国内外市场提供成品林蛙油。

        长白山中国林蛙资源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是极为丰富的,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八十年代初期资源普查显示,吉林省野生中国林蛙不足4000万只,跌至历史最低点。后来由于吉林省重视林蛙产业,制定保护措施,特别是在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方面进步较快,中国林蛙自然栖息环境逐步改善,林蛙资源得以恢复,种群数量迅速增加。同时大力开展人工放养研究,全面推进科研成果转化,确立了半人工放养中国林蛙技术体系。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逐步提高和完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到八十年代末,吉林省长白山区的25个县(市、区)都开展了中国林蛙的半人工放养,而且规模逐年扩大。

      第二部分  吉林长白山中国林蛙的产业现状

      一、生产现状

      1、生产规模

        吉林省林蛙产业近年发展迅速,根据2001年底统计,全省已有5990条沟用于封沟放养林蛙,专业养蛙户7800户,回捕林蛙3.95亿只,产林蛙油100吨,总产值6.3亿元。

      2、产业化特点

      (1)规模区域化

        放养林蛙投入少,效益高,投入产出比为1:6,经济效益明显。1987年以来,由于市场的拉动作用,吉林省长白山区域内封沟养蛙的农民越来越多,遍布全省长白山区域4个地区的25个县(市、区),放养区域化明显,放养规模越来越大。在吉林省的养蛙户中,放养大户(年产林蛙6万只以上,平均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占25%,中型户(年产林蛙3-6万只,平均年收入在5-10万元)占50%,一般户(年产林蛙3万只以下,平均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占25%。

      (2)放养专业化

        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结合本地情况,制定林蛙放养发展规划,建立示范基地,经常召开现场会传授林蛙放养经验,请有关专家定期讲课,建立养蛙协会。有的地方政府还成立专门机构,进行专业化管理,如舒兰市就成立了长白山林蛙产业办公室,收到显著成效。

      (3)技术规范化

        2000年,作为国家北药基地的吉林省,开始对10个常用中药材进行“中药材无公害、规范化生产技术基地”建设,林蛙油是其中之一。国家确立位于吉林市的吉林省泰信达长白山林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吉林省“中国林蛙无公害、规范化生产技术基地”,为全省林蛙放养技术实现规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林蛙放养技术的SOP已经完成,林蛙生产(包括放养和产地加工)正逐步按《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要求,走向规范化、标准化。

      二、加工现状

      1、产品种类

        东北地区较早就开始开发和利用林蛙油作为保健食品。早在五十年代,长春市老茂生食品厂就生产含有林蛙油的“雪哈太妃糖”、“田鸡油软糖”,七十年代有企业生产林蛙酒。进入八十年代,省内外众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相继开展了对保健食品的开发研究,有些研究成果已经转让企业生产。目前我省林蛙油加工产品的种类达30多个,产品剂型主要有罐头、口服液、胶囊、冲剂、酒剂及各种化妆品等。

      2、加工能力

        目前全省生产林蛙油产品、且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有20余家,其中有明确产品和一定加工能力的有9家,年加工蛙油约30吨。 

      ⑴生产“哈蟆油软胶囊”的吉林省永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软胶囊4500万粒,收购蛙油23吨。

      ⑵生产“哈蟆油颗粒”的吉林省泰信达长白山林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哈蟆油颗粒1.5万盒,收购蛙油2.4吨。

      ⑶省内还有7家企业,合计年消耗蛙油4.6吨。

      ①通化市中心医院,生产冲剂。

      ②通化神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哈蟆油颗粒”。

      ③吉林省桦甸市民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哈蟆油“珍油罐头”。

      ④吉林省安图县林蛙油保健食品厂,生产“林蛙油冲剂”。

      ⑤吉林省抚松县华实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哈蟆油口服液”、“生命胶囊”、“哈蟆精”。

      ⑥吉林省柳河凯伦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中国液体哈蟆油口服液”(保健药)。

      ⑦吉林敖东金海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胶囊、冲剂。

      三、科研情况

      (一)化学研究方面

        1934年,日本学者保田晴光等对林蛙油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林蛙油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占油总量的56.3%(纯蛋白质40.71%),从蛋白质中分解得到10余种氨基酸,主要为谷氨酸12.9%、甘氨酸8.58%、缬氨酸3.78%、羟脯氨酸7.74%、酪氨酸5.21%等。此外,油中含脂肪4.37%、碳水化合物9.65%、氮9.04%、无机物3.96%(其中灰分3.7%、磷0.26%及微量的硫)。

        1940年寿田文次郎等日本学者也对吉林产的林蛙油进行了化学成分及药理的研究,表明林蛙油极富吸水性,成分大半为蛋白质,水分6.11%,脂肪3.74%,无氮有机物27.21%,含氮有机物49.46%,矿物质3.76%,并含有相当的磷、硫及多种激素、维生素A、维生素D等。药理试验表明,林蛙油对小白鼠的生长发育有良好的影响,且能延长雌性小白鼠的兴奋期。

        1982年我国学者王丽兰等人对吉林产林蛙油进行了一般成分、氨基酸成分及微量元素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林蛙油含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无氮浸出物等一般性成分,并含有色氨酸等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达41.66%(干品计),且含有K、Na、P等13种微量元素。此外,从林蛙油脂溶性物质中鉴定出了3种单体成分,分别是:雌二醇、胆固醇、维生素A。

        1985年王春霖等人对林蛙油的甾体激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林蛙油中含雌二醇 52.3±5.89pg/100mg、孕酮187.9±19.4pg/100mg。

        1990年王丽兰等又分析了林蛙油中核酸含量,其中水分6.72%,DNA 0.13±0.01%,RNA 2.56±0.06%。

        1991年林纪娴等对中国林蛙与中华大蟾蜍输卵管几种脂溶性维生素进行了比较分析,林蛙输卵管中3种脂溶性维生素(A、D、E)含量均较高,分别为蟾蜍输卵管的1.53倍、1.52倍和1.73倍。

        1996年赵文英等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林蛙油石油醚提取物分离出的脂肪酸进行分析,检定出16种脂肪酸及6种脂肪酸乙酯;1997年从林蛙油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3种化合物,分别为胆甾-3,6-二酮、胆甾醇、胆甾-4-烯-3-酮。

      (二)药理研究方面

      1、功能主治

        林蛙油味甘、咸;性平。具有补肾益精、润肺养阴之功效,用于身体虚弱、病后失调、精神不足、心悸失眠、盗汗不止、痨嗽咳血等。

      2、文献报道的中国林蛙油主要药理作用

      (1)中国林蛙油的脂溶性成分能促进雌性幼鼠提前进入性成熟期,对小白鼠的生长发育有良好的影响,能延长雌性小白鼠的兴奋期。

      (2)通过小鼠增重、游泳、耐高温等试验认为中国林蛙油有强壮作用。对小鼠进行抗疲劳的游泳试验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游泳时间平均提高28%。并证实了对小鼠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3)中国林蛙油石油醚提取物抗应激和抗疲劳作用较好,对肾虚动物作用尤其明显。

      (4)中国林蛙油甲醇提取物镇咳祛痰作用明显。

      3、已知中国林蛙油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

      (1)应用其脂溶性成分对杂种小白鼠雌体进行催情实验证明,林蛙油可以促进幼鼠性成熟,其中雌二醇含量高,作用最强。

      (2)维生素A、D、E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健康强壮、延缓衰老诸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3)磷脂具有溶解和清除某些过氧化脂质、调节内分泌体系、延缓衰老等作用。

      (4)不饱和脂肪酸是合成前列腺素所必需的前体,故有防止血栓形成和血小板粘结的作用,可降低血脂,软化血管,防治高血压和冠心病。

      (5)多糖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肿瘤、心血管病均有疗效。

      (三)放养研究方面

        长白山中国林蛙栖息于长白山区的森林中,在山间的小水塘中交配、产卵、繁殖,蝌蚪变态后进入林中生活,在山间的河流或水塘中冬眠。就生态环境而言,有别于生活在半森林和农田地区的其他蛙类,如青蛙、蟾蜍等。

        影响野生林蛙数量的外界因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其中自然因素主要是气候条件,具体体现在,降雨量减少,气候干燥,河流水位下降,严冬季节河水干涸,在水中越冬时被冻死;春季严重干旱,使大量蛙卵、蝌蚪、幼蛙被干死;夏季林区某些因素致使昆虫数量减少,使幼蛙、成蛙因缺少食物而死亡。二十世纪中期以后,人为因素影响增大,甚至成为决定性因素。主要是人类对其赖以生存的森林乱砍乱伐,严重破坏了其栖息环境;林业生产中的采伐、清林(即清除林下的灌木)使得郁闭度降低、湿度降低、昆虫减少;为了控制森林病虫害,大面积、大量喷洒一些农药,而且这些农药大都在自然界中降解慢、残留时间长;截留水源,修建水库,造成河流水流量阶段性减少;开荒种田、栽培果树;工厂增加,工业污染加重;人们过量、甚至是灭绝性捕捉,都将导致林蛙资源的严重破坏。

        发展林蛙产业,既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又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护和开发这一资源已成人们共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省在环境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防止及治理污染方面措施得力,收效显著,整体生态环境在逐渐改善,长白山中国林蛙自然栖息环境也随之好转,种群得以恢复。同时,吉林省在林蛙保护性养殖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是在加强管理,提高回捕率方面的研究。早在60年前就有人尝试中国林蛙的人工养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人在吉林省蛟河、敦化的深山沟中开始人工养殖中国林蛙,永吉县也有人修建水泥池进行圈养,方法很粗放。到了四十年代,日本人修了养蛙楼,人工养殖中国林蛙,最后以失败告终。到五十年代,我国东北人工放养林蛙的人数增多,但收效甚微。1958年,吉林省农业学校在锅顶山修筑规模宏大的养蛙池,进行圈养,也未成功。1975年吉林市药材公司在蛟河县进行人工孵化自然放养林蛙获得成功,但回捕率非常低。

        1985年“中国林蛙人工养殖技术”、1990年“应用农业工程方法研究哈什蟆养殖方法”相继通过吉林省鉴定。这里所说的中国林蛙都是指长白山中国林蛙。以上养殖技术实际上是半人工管理下的种群复壮,俗称半人工放养或封沟养蛙,回捕率较自然放养大幅度提高。随后两项成果迅速推广到全省各长白山中国林蛙产区,并在实践中得到逐步提高和完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封沟养蛙技术即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森林资源,又能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具有方法简单、投资少、收益大的特点。该技术虽然比粗放的自然散养前进了一大步,但仍有两个缺点:一是幼蛙、成蛙仍在山林中生活,食物为自然生长的昆虫,产量受自然因素制约,回捕率在3%左右,若在山林周围设围拦,防止迁移及人畜、天敌危害,回捕率能提高至6%左右;二是养殖周期长(一般为3年),占用山林面积大。

        为了提高养殖密度和回收率,缩短养殖周期,大幅度提高产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行长白山中国林蛙活性饵料研究、开发、生产,在其全人工养殖技术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全人工养殖就是人工模拟长白山中国林蛙赖以生存的森林生态环境,进行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目前,长白山中国林蛙的全人工养殖技术有两种:一种是围栏全人工养殖技术,另一种是大棚(围栏)全人工养殖技术。全人工养殖存在着因活性饵料繁殖成本高,食物种类单一,因活动量少而引起体质下降,因密度大而引发疫病等问题,目前尚无成功先例。

        二是在性别控制方面的研究。由于雌蛙经济价值高,提高雌蛙在蛙群中的比例就相当于提高了蛙油的产量,这样在相同的管理条件下就能提高经济效益。1993年,“控制中国林蛙性别表现”研究、2000年,“中国林蛙性别诱导饵料研究”通过吉林省鉴定。

        三是在其良种选育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1996年“中国林蛙良种选育及基地建设”通过吉林省鉴定,在舒兰市筛选出褐背黄腹蛙优良种群。1998年国家科技部确定吉林省舒兰市为“长白山中国林蛙种蛙示范基地”。

        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AP)于2002年3月18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发布, 2002年6月1日起施行。林蛙油的生产(包括养殖和产地加工)应符合GAP要求,按GAP规定,应用激素控制性别、采用全人工养殖技术生产的林蛙油不能药用。  

      (四)产品开发方面

        近年来,随着半人工养殖林蛙技术的发展,林蛙种群数量逐步壮大起来,省内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围绕林蛙油加工这一课题深入开展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如吉林省农科院与白求恩医科大学合作,利用林蛙卵研制出治疗脂溢性皮炎、祛斑、美容、养颜系列化妆品;吉林农大食品系研制出林蛙油饮料和胶囊制品;吉林大学研制出林蛙油冲剂、软胶囊、口服液;抚松县华实有限公司以第二军医大学为技术依托,研制出林蛙油精、生命活力胶囊、林蛙油口服液等;吉林省桦甸食品责任有限公司与省食品研究院研制的林蛙油罐头“哈士蟆珍油”;还有吉林省柳河凯伦药业有限公司的“中国液体哈蟆油口服液”(保健药)、吉林省安图的“林蛙油冲剂” 、吉林省泰信达长白山林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哈蟆油颗粒” 、吉林省永利药业有限公司的“哈蟆油软胶囊”等。此外吉林大学对林蛙皮、卵的开发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目前,林蛙油保健食品的种类已近齐全,但进一步精深加工的准字号药品(一、二类新药)尚未开发出来。这主要是由于林蛙油的基础研究薄弱,特别是林蛙油的有效物质研究几近空白所致。目前长春中医学院姜大成教授正在积极开展这方面研究,试验提取林蛙油有效物质,为林蛙油的进一步开发和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四、流通情况

        长期以来,吉林省林蛙油及其制品主要销往我国沿海大城市如广州、上海、厦门,再由这些大城市转往香港、澳门、出口台湾、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地,出口数量估计有50吨,金额2亿元左右。吉林省出口林蛙油数量约占全国的40%。国内除了重点销往南方大城市之外,还有一少部分销售到东北、华北的一些较大城市。林蛙油的销售渠道多以个体为主。

      五、政策措施

      1、农业部门对承包林地的养蛙户,先进行培训,后发驯养繁殖证,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2、吉林省对放养林蛙户实行两证管理制度,即养蛙户必须具有驯养繁殖证和承包证才能进行放养和经营活动。

      3、有关文件规定,向农民发包林地,不得随意提高承包费和擅自变更承包方,承包期限不低于6年,承包者兼有保护自然资源和防火的责任。

      4、保护养蛙户的合法权益,对盗捕、投毒、哄抢者,根据法律进行严惩。

      5、各级财政、银行、农资等部门对林蛙产业实行倾斜政策,对林蛙养殖基地、示范基地、产品开发给予一定的优先、优惠政策。

      6、从省、市、县到乡都有专人抓林蛙产业,有的地区还成立了林蛙产业办公室,并建立了林蛙协会,负责林蛙产业具体事宜。

      7、吉林省已在舒兰市试点,实行林蛙产业保险和理赔制度,去年搞了3家试点,今年已兑现。

      第三部分  吉林长白山中国林蛙油质量与吉林

      长白山自然条件的关联性

      一、吉林长白山区的地理特征

      吉林长白山区面积9万多平方公里,包括东部山区、中部半山区。

      1、东部山区

        威虎岭向西南经富尔岭到龙岗山以东地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8。区内崇山峻岭连绵起伏,山高多在800—1000米以上,相对高差一般在400—500米。本区河流多,地面侵蚀切割严重,形成许多流水地貌,山坡陡峻尖峭。驰名中外的长白山坐落于本区东南,山势雄伟,景色壮观。长白山天池海拔2,200米,是我国著名的火山湖,是第二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的源头。白云峰海拔2,691米,为吉林省也是东北第一高峰。

        东部山地,冬季漫长,多雪,夏季短促,降水集中,春来迟,秋霜早,无霜期12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多在3℃左右,东部山地处于温带北部,是寒温两带交错地区,主要植被类型是针阔叶混交林。与世界同纬度地区混交林相比,群落结构复杂,种类繁多,林下植物丰富多彩,主要树种有红松、鱼鳞云杉、红皮云杉、杉松、胡桃楸、水曲柳、杨、桦、柞等。天然植被占优势,森林覆盖率68.3%。现在原始森林面积已大大缩小,为次生落叶林所取代。夏季枝繁叶茂,郁闭度大,秋天树叶全部落光,故土质肥沃,含水性强,地表温度高,林下植物生长旺盛。

        该地区年降雨量600—1300毫米,林下相对湿度85%;夏季炎热,最高温度可达30℃左右。整个山区河流纵横,水系交错,水体无污染,pH为6-7,含氧量4mg/L。

      2、中部半山区

        威虎岭至龙岗山一线以西,中长铁路东侧大黑山以东的低山地带,约占全省总面积2/8。地势较东部山区为低,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下,为波状起伏的低山、丘陵地形,本区东部老爷岭一带地势较高,少数山峰高达1000米以上。在蛟河、辉发河和第二松花江及其支流伊通河、饮马河沿岸,有参差不齐的冲击平原星罗棋布,其中较大的有蛟河、桦甸等盆地。属半湿润中温气候,年平均气温4.5℃,年平均降水量600—800毫米,无霜期达140天。

        本区为森林草原植被,是森林向草原的过渡带。这一地域,林地占13%,天然植被已经很少,仅有蒙古栎、榆、山杨林呈块状分布于孤丘或沟谷中。此外有小叶杨、白桦、黑桦、落叶松等零星分布各地。林下、林缘、灌丛,草本植物种类繁多,以伞形科、蔷薇科、菊科、蓼科、毛茛科植物占多数。属林下、中生草地、湿生草地、干生草地等生态类型。 

      二、吉林长白山中国林蛙的种群优势

        长白山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白山、松水、黑土地蕴育了独有的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该种群与其他种类、种群相比较,具有明显的种群优势。

        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与黑龙江林蛙比较
       

      名称

      项目

      黑龙江林蛙

      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

      肤色

      背棕灰色或深灰带绿,腹部朱红色有深灰花斑

      褐背红黄腹

      体型

      肥大

      二年生雌蛙重

      13-18克

      27-30克

      产油量(含水量12%)

      0.3-0.6克

      1.6-1.8克

      成龄蛙产卵粒数

      700-1300

      1300-2300


        中国林蛙四个亚种比较

        单位:毫米

       名称

       

      项目

      中国林蛙指名

      亚种

      中国林蛙兰州

      亚种

      中国林蛙康定

      亚种

      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

      体长

      47.8

      54.4

      45.9

      49.0

      48.4

      47.9

      62.0

      70.4

      头长

      15.7

      18.4

      14.8

      15.6

      15.5

      15.2

      19.4

      20.9

      头宽

      15.4

      18.1

      15.2

      16.6

      15.7

      16.1

      20.6

      22.5

      后肢长

      87.7

      94.5

      72.0

      75.6

      80.0

      73.5

      107.4

      116.6

      成龄蛙产卵粒

      650-1400

      700-1200

      650-1500

      1300-2300

      二年生雌蛙重

      22-25克

      21-23克

      20-23克

      27-30克

      腹色

      黄白色

      黄白色

      黄白色

      雌蛙为褐背红黄腹

      体型

      瘦小

      短肥

      短肥

      肥大

      产油量

      0.7-1.1克

      0.6-1克

      0.6-1克

      1.6-1.8克


        由此可见,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优于黑龙江林蛙,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与其它三个亚种相比较,具有三大优点:一是种群强壮,体大,发育快,二年生雌蛙体重达到27克以上,三年生达到35克以上;二是繁殖力强,产卵粒数多,二年生达到800粒以上,三年生达到1300粒以上;三是油质佳,产量高,三年生雌蛙平均每只产油(含水量12%)1.6g以上。因此,可以说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是所有林蛙的最优良的亚种。

      三、吉林长白山中国林蛙油质量与吉林省长白山自然条件的关联性

        吉林长白山中国林蛙油质量好坏与吉林长白山中国林蛙个体优劣有直接关系,而长白山中国林蛙个体优劣又与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

      1、吉林长白山区地域条件适宜林蛙生长

        适宜生长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的主要区域是在海拔1100m以下玄武岩台地上,吉林省长白山区中部和东部的大部分地区都在其中。这一地区的地形平缓,气候温和,降水量充沛,为山地棕色森林土。

      2、吉林长白山区自然环境适宜林蛙生长

        该区域植被主要以阔叶树林、矮小灌木及草本植物为主体构成,郁闭度0.9以上,光照强度为2-3 Lex。阔叶树主要有色木槭、春榆、紫梅、青杨、白桦、水曲柳、黄波萝、核桃秋、水冬爪、赤杨和暴马丁香等,低矮植物主要有山茄、美汗草、鸡爪芹、蔓乌头、大人字果、菟葵、在叶柴胡、毛百合、鹿药和四花苔草,以及禾本科、藜科、豆科、茄科、旋花科、苋科、菊科等多种杂草和阴暗潮湿的蕨类、苔类等植物。

        独有的植被为长白山中国林蛙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一是上述三层植被可以减少光照,保持林下湿度;二是草本植物层是众多低等动物繁殖场所,如粉虱类、小叶蝉、小跳虫、圆跳虫类等微型昆虫,为长白山中国林蛙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三是由乔木、灌木、草本三层落下的枯枝落叶腐烂形成的枯枝落叶层厚度达15-20cm,为长白山中国林蛙提供了极佳栖息场所。

        长白山中国林蛙属两栖类动物,繁殖、越冬离不开水,必须有一年四季不断流的河流。长白山区水系发达,河流纵横。适宜林蛙生长的山间河流,春季水深平均大于0.22米;夏季表面最大流速1.42米/秒,流量大于0.64米3/秒;秋季表面最大流速0.72米/秒,流量大于0.09米2/秒;冬季流量大于0.01米3/秒。

      3、吉林长白山区昆虫类群适宜林蛙生长

        长白山有森林昆虫1200多种,其中林蛙喜食的昆虫类群齐全,而且数量充足。不同龄期的中国林蛙对昆虫类群的捕食有特异选择性,但是成蛙对昆虫类群食嗜极为广泛。中国林蛙的食物结构情况初步可以分成两种情况:

      (1)幼蛙捕食昆虫种类   中国林蛙幼蛙对昆虫有一定的苛求,主要是体形较小的一些昆虫,主要包括圆形跳虫科Sminthuridae、菱蝗科Atractomorpha lata、粉虱科Aleyrodidae、蚁科Formicidae、小甲虫类Byturidae、小菱蝗Acrydium japanicum、二点叶蝉Cicadula fasciifrons、小绿叶蝉 Empoasca flavescens、长额负蝗若虫Calliptamus abbreiatus、短星翅蝗虫Callipmus ictericus、黑背蝗若虫Euprepicnimis shirakii、稻蝗若虫Oxya nakii;chinensis以及微型甲虫如孤甲、跳甲、小步甲等。

      (2)成蛙捕食昆虫类群   除幼蛙捕食的昆虫类群外,同时捕食各类蝗虫成虫。主要包括非洲蝼蛄、油葫芦、四纹丽金龟和甲虫类(小步甲、孤甲、天牛、中小型金龟、叶甲、金花虫、萤虫、叩虫、象虫、隐翅等)、鳞翅类(蛾类、蝶类等)、直翅类(蝗虫、螳螂、负蝗、蟋蟀、青蛉类等)、半翅类(蝽类、盲蝽、叶蝉、飞虱类等)。

      4、长白山原始生态条件决定了吉林长白山林蛙油质量

        长白山是我国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自然综合体, 1960年被确立为国家A级自然保护区,同年成立了长白山自然保护管理局。1980年长白山又加入国际人与生物圈(MAB)组织的生物圈保护区网,被列为世界自然历史遗产保留地。保护区内禁止农垦、放牧,远离工业区,无任何污染,出产的林蛙油、纯天然、无污染、质量上乘,符合GAP标准。

      第四部分  吉林长白山中国林蛙油质量特色

      一、吉林长白山中国林蛙油理化、感官等质量特色  

      1、性状特征

        长白山中国林蛙油呈不规则块状,弯曲而重叠,长1.5-2cm,厚1.5-5mm,宽4mm左右(输卵管直径7mm左右)。表面黄白色或微白色,具脂肪样光泽,可见明显红色毛细血管,偶带灰白薄状干皮,手摸有滑腻感。质硬易折断。用40℃左右温水浸泡,体积可膨胀10-15倍。气腥,味微甘,嚼之有粘滑感。

        优质中国林蛙油的感官性状要求:

      ①油块整齐,肥大,无碎粉末。

      ②黄白色,有的微呈浅棕色,有光泽。

      ③不带皮膜,无血筋及卵子。

      2、鉴别  

      (1)经验法  本品遇水膨胀,膨胀时输卵管破裂,24小时后呈白色棉絮状,边缘呈白绒状,体积增大15-20倍;泡发pH值在6左右,泡发体有微腥味;加热煮沸不溶化,手捏不粘手;脱水干燥后可恢复原状,但失去光泽。遇火易燃,离火自熄,燃烧时发泡,并有噼啪响声,无烟,有焦糊气,不刺鼻。

      (2)显微法  本品加碘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呈金黄色。腺体细胞肥大,呈长椭圆形,排列整齐,细胞壁明显,并且凸起,靠腺体内腔一侧较窄,细胞核椭圆形,位于细胞中间偏向腺体内腔一侧;腺体底部较宽,上端较窄,呈圆锥形;腺体开口呈心脏形内凹,腺体内较宽,布满细小纹理。

      (3)理化法  

      ①荧光法:A、取未经破碎的本品少量,置紫外灯下(365nm)观察,显棕色荧光,筋膜黄色荧光。B、取本品0.1g,加入3ml50%乙醇浸渍12-24小时,取上清液滴于白色瓷板上,置紫外灯下(254nm)观察,在浸出液pH值为6时,呈明显的蓝白色荧光。

      ②蛋白质、氨基酸反应:取样品各1g ,于45℃烘干磨碎,过60目筛。加15ml蒸馏水浸泡12小时后过滤,取滤液2.5ml,双缩尿反应为深紫红色,茚三酮反应为深蓝紫色。

      ③薄层层析:取供试品20mg,用滤纸包紧,置10ml具塞试管中,加5ml氯仿于室温下浸泡24小时。取出滤纸包,将氯仿液浓缩至0.2ml供点样用。取硅胶G板,点样量为10µl,以苯-乙醚-甲醇(10:5:0.8)为展开剂,展距9cm,取出晾干,喷以茴香醛-冰醋酸-浓硫酸(1:100:2),然后置90℃烘干箱中加温10分钟,即显3个斑点,其中紫灰色和紫色斑点各一个。

      3检查 

      (1)水分  按药典常规方法检测,水分不得超过12%。

      (2)灰分  按药典常规方法检测,灰分不得超过4.6%。

      (3)浸出物  按药典常规方法检测,水浸出物应在23%以上。

      (4)膨胀度检查   取本品破碎成直径约3mm的碎块,于80℃干燥4小时,称取0.2g。照膨胀度测定法测定:开始6小时,每1小时振摇一次,然后静止18小时,倾去水液,读取样品膨胀后的体积,计算,即得。膨胀度不得低于55 。

      (5)粗脂肪在4.18%左右,粗蛋白在55.93%左右。

      (6)必要时测定雌二醇、维生素A、维生素E等脂溶性成分。

      二、吉林长白山中国林蛙油分等质量标准

        吉林长白山中国林蛙油一般分成四个等级:

        一等:黄白色,块大整齐,有光泽,干净,无皮肉及其他杂物。

        二等:色黄而不黑,筋皮及其他杂质不超过1%。

        三等:色不纯白,筋皮及其他杂物不超过5%。

        四等:不符合一、二、三等者,但杂物不超过10%。

      第五部分  吉林长白山中国林蛙油市场前景分析

        商品蛙特别是雌蛙口感好,营养丰富,近年来,林蛙及林蛙油已成为人们的美味佳肴。据测算,一半以上产量的商品蛙都上了餐桌,成为林蛙销售的主流,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对天然食品认知程度的不断提高,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饮食消费的市场潜力越来越大。

        在林蛙油原料销售方面,由于市场需求关系的变化,原油价格一涨再涨,销售区域逐年扩大,优质蛙油每公斤已上升到2500元,比5年前提高35%以上,而且呈季节性供不应求之势。

        在林蛙油产品的加工方面,目前市场上除原动物及其药材的干制品外,尚有林蛙油的粉、乳、膏、浆、口服液、冲剂、酒剂、丸剂、胶囊等十几种剂型;此外以林蛙油为原料的深加工产品也很多,如雪哈大补素、雪哈人参精、大补酒、壮阳春酒、中国林蛙酒、田鸡油软糖等。生产这些产品,每年都需要消耗大量原油。

        吉林省林蛙油不但国内畅销,在国外也深受欢迎。清末民初就开始大量出口国外,桦甸产“清泉田鸡油”曾远销东南亚及北美、檀香山、东京等地,并获1905年巴拿马博览会金奖;“雪哈花茸精”在 香港及东南亚地区享有极高的声誉,销售价格昂贵,是我国重要出口商品之一,社会基础非常好。

        由于养殖林蛙效益可观,林蛙放养业已成为吉林省重要的特产支柱产业。不足之处在于,吉林省目前虽然已有一些林蛙油产品上市,但尚缺乏科技含量高、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适销对路产品,如果能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科技林蛙系列产品,一定会为促进吉林省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光粒子网站|国仁书画|三农吉讯网  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9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431-88600333 邮箱jlrbzbb@126.com
      filter: grayscale()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GMT+8, 2024-12-22 00:00 , Processed in 0.069465 second(s), 45 queries .

      返回顶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